後天就是冬至了!吃湯圓的日子 你最愛哪種口味的湯圓?營養師網羅了市售20款熱門湯圓的營養標示 並幫大家算出每顆熱量👩🏻⚕️❤️
先說~不要看小湯圓好像熱量很可愛 一盒200g 大約有50顆 吃完也有600多大卡(OMG...🥲
先收藏熱量圖鑑再去採買吧😉
你一次都吃幾顆呢?
👩🏻⚕️奉上 #湯圓 #熱量圖鑑
你知道吃一顆包餡湯圓 要快走10-20分鐘才能消耗掉嗎⚠️?
#大湯圓系列 (每一顆20g)
桂冠 芝麻湯圓 77.8kcal
桂冠 紫糯芝麻湯圓 76.4kcal
義美 奶茶湯圓 74kcal
義美 花生湯圓 74kcal
桂冠 花生湯圓 73.2kcal
義美 芝麻湯圓 72.5kcal
義美 草莓煉乳湯圓 72.5kcal
義美 黑糖奶茶湯圓 69.5kcal
義美 雞蛋布丁湯圓 65.5kcal
義美 抹茶湯圓 65kcal
桂冠 芝麻包餡小湯圓 64.4kcal
義美 紅豆湯圓 64kcal
桂冠 牛奶糖湯圓 64kcal
桂冠 抹茶湯圓 62kcal
桂冠 鮮肉湯圓 60.4kcal
桂冠 流沙湯圓 58.8kcal
桂冠 紅豆湯圓 57.6kcal
#小湯圓系列 (每一小顆)
桂冠芝麻小湯圓(4g) 12.9cal
桂冠森永牛奶糖小湯圓(4g) 12.8kcal
桂冠花生小湯圓(4g) 12.4kcal
桂冠抹茶小湯圓(4g) 12kcal
桂冠 小湯圓(3g) 6.5kcal
如果將湯圓熱量跟白飯做比較 大約是:
一碗飯(280大卡)
=4顆甜湯圓
=5顆鹹湯圓
=40顆無陷小湯圓
=2顆大湯圓+半碗甜湯
湯圓的Q彈口感 搭配豐富內餡 真的會讓人有一顆接一顆的衝動
但還是必須提醒大家 這4種人要小心吃:
⚠️正在減肥者:易一顆接一顆 導致熱量爆卡、脂肪囤積 建議淺嚐即止
⚠️控血糖者:湯圓皮及甜內餡 易讓血糖飆高 請注意份量
⚠️腸胃易脹氣者:湯圓是糯米 支鏈澱粉多 易脹氣 請細嚼慢嚥
⚠️咀嚼及吞嚥困難者:尤其小孩、老人 要慎防噎到
也有人會問 #水晶湯圓 是不是比較健康呢?
👉🏻其實水晶湯圓的外皮原料來自地瓜粉、太白粉(馬鈴薯澱粉、樹薯粉等)
屬於低氮澱粉 比傳統糯米相比
更好消化、比較不容易脹氣
👉🏻但畢竟還是澱粉 想吃得健康無負擔 最好還是運用「澱粉互相替換」的原則
希望冬天大家都能吃圓圓 人不圓!
你最喜歡什麼口味呢?歡迎跟我分享
目前分類:營養師懶人包 (841)
- Dec 21 Wed 2022 09:32
市售20款熱門湯圓熱量圖鑑 你吃哪一種?|營養師懶人包
- Dec 19 Mon 2022 09:36
個人小火鍋 熱量自由配 你都吃哪一鍋?|營養師懶人包
- Dec 19 Mon 2022 09:27
不同薑齡的薑有不同的效用 薑薑薑薑 你都吃哪一種?
天冷就是要 薑薑薑到底「薑是老的辣」 這句話是真的😆不同薑齡的薑有不同的效用 你知道怎麼對薑入菜嗎😆
薑母鴨用薑母、薑茶用老薑、甜湯用粉薑、涼拌用嫩薑
👩🏻⚕️奉上 #薑 #營養比一比
不同薑齡有不同的養身功效 你吃哪一種?
#子薑 #嫩薑
這時候的薑還未成熟 吃起來的口感也最溫和
纖維較少,口感脆,所以經常用於涼拌、醃漬等開胃小吃用。
建議在天氣潮濕時食用 可以排濕、發汗、消除浮腫
#生薑 又稱為 #粉薑
這時的口感比較辛溫略熱、吃起來口感有點粉粉的,比起嫩薑,辣度較高。
粉薑經常用來爆香或煮成甜湯用,有助促進血液循環。
建議可以搭配寒涼的食物享用
#老薑 咬不爛的薑就屬於老薑。
大家最熟悉的老薑 吃起來辛辣溫熱
這時外皮呈土灰色 看起來偏乾皺、薑肉開始纖維化正所謂薑還是老的辣!
老薑的辣度很高 跟薑辣素含量高有關係。
像最近天氣變冷 就很適合驅寒 除此之外也能促進血液循環!
尤其手腳冰冷朋友更可以來點薑料理 養成燃燒體質🔥
#薑母
老薑不採收留到隔年稱之為薑母
一般薑齡3年以上的薑母最好!
外觀深咖啡色、皮很厚、表皮愈多層 代表薑母的年齡愈長
看起來皺皺的、味道最辛辣。
如果你是體質虛寒的人 就很適合用薑母來煮湯、做薑麻油
#薑辣素、 #薑烯酚、 #薑油酮、 #薑油醇 等成分都是最高的!
其實薑的好處還真不少 像是:
#使身體暖活
大家都知道天冷就來碗薑湯 可以幫助驅寒
這是因為薑含有薑辣素 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像我就很喜歡天冷時來碗蛤蜊薑湯、熱薑茶🍵
#助消化
刺激肝臟分泌膽汁 幫助消化、改善腸胃不適
#抗發炎
預防和改善發炎引起的關節疼痛
#促進代謝
薑烯酚能幫助新陳代謝 還能讓身體暖呼呼👍🏻
最近冷空氣來襲⋯來一杯熱呼呼的薑茶最能暖身暖心❤️
除了飲品 平時也可以在料理中加入老薑 讓自己自帶暖爐~
吃薑之外也提醒大家 記得多加件外套 掌握好洋蔥式穿搭!
- Dec 16 Fri 2022 09:24
降低食慾的4個習慣+6種食物增飽足感 一起戒掉貪吃的嘴!|營養師懶人包
天冷就是忍不住想吃東西🥹給大家降低食慾的4個習慣+6種食物增飽足感 一起戒掉貪吃的嘴!🤤
👩🏻⚕️先給大家介紹降低食慾的好習慣
#餐前喝湯
除了進食內容 吃飯的順序很重要
建議可以在餐前先喝湯 除了能增加飽足感 還可以減少熱量攝取
重點是能促進腸胃消化和吸收
#細嚼慢嚥
延長吃飯時間可以讓大腦有飽足感
更能減少進食份量
#充足睡眠
足夠的睡眠可以抑制脂肪囤積
當睡眠不夠就會提高飢餓感 導致暴飲暴食
#運動習慣
想要維持身材 控制攝取量和維持運動習慣都很重要
除了能燃燒脂肪 也可以降低食慾
快摸摸肚子的肉「唉...該少吃一點了...😕」
可是好像沒吃什麼了 怎麼還胖?
其實有時候想少吃節食 結果吃下更多垃圾食物
不如「讓自己養成吃健康食物的小鳥胃」也是不錯的方式👍🏻
當然不能忽略能 #增加飽足感 的食物
#黑咖啡
黑咖啡有很多優點 像是提神、幫助代謝、燃燒脂肪、抗氧化等等
建議早上或是運動前 可以來杯無糖黑咖啡
熱量低還能促進代謝
我自己每天也是黑咖啡的愛好者 適量喝最重要❤️
#綠茶
抗氧化之外 也能幫助調節血脂肪、抑制膽固醇及糖類吸收、減緩血糖上升速度、幫助燃脂
#多喝水
人體血液中有70%是水分組成 而身體會不斷排出水分
呼吸、流汗各種排~所以多喝水很重要💧
而且多喝水不只能加強代謝 還可以降低食慾
#優質蛋白質
我們身上的皮膚、指甲、毛髮等 都需要蛋白質的營養才能構成💪🏻
而且足夠的蛋白質可以增加飽足感、增肌減脂
#各色蔬菜
含有膳食纖維的蔬菜可以增加飽足感🥬
也能幫助腸道健康、增加免疫力
#低GI水果
肚子餓或是嘴饞時 可以多吃低GI水果 幫助補充營養之外 也能抑制飢餓感
偶而想來一杯蔬果汁 也是不錯的方式
也建議大家想吃東西時不要壓抑
吃點健康的食物沒有關係的!
來盤水果、喝杯豆漿或牛奶優酪乳、來片雞胸肉等都可以
但也不要放縱自己吃空熱量食物 像是炸物、加工食品、甜點
多吃蔬菜、低卡原型食物🍎
雖然是講了很多次了 但往往是營養健康的重點🔍
啊還有 也不要等餓了才去吃飯 身體反而吸收更快⋯
按時定量攝取、維持餐餐均衡不過飽才是較好的飲食習慣
希望大家都能將飲食的好習慣 慢慢貫徹到生活中執行😉
一起改掉冬天就貪吃的壞習慣🥹
- Dec 14 Wed 2022 09:19
營養師私藏 9種產熱爆汗食物 提高代謝力、養成燃燒體質🔥|營養師懶人包
手腳冰冷、還是空虛寂寞覺得冷?
今天營養師不私藏 教你一起安全渡過寒流冷氣團⛄️
奉上 #9種產熱爆汗食物 光吃就能
提高代謝力、養成燃燒體質🔥自帶暖爐~吃這些食物就對了
#老薑
含有豐富的薑烯酚 可使身體暖和
像我就很喜歡天冷時來碗蛤蜊薑湯、熱薑茶🍵
#辣椒
辣椒素是辣味來源 辣度越高越能感到身體發熱
另外辣椒素也可以刺激血液循環
如果怕冷的人 可以吃個小辣讓自己流個汗
但也提醒腸胃道敏感的朋友 不要空腹吃辣喔
#黑胡椒
黑胡椒的胡椒鹼可以助驅寒保暖
不只如此 他也能幫助抑制脂肪合成
#薑黃
薑黃素助身體產熱、提高代謝力
而且還有豐富的鐵質 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大蒜
建議將大蒜壓碎後等15分鐘再吃
其中蒜素助促血液循環、增加代謝力
平時也可以將大蒜融入料理中 像是喝碗蒜頭雞湯、炒菜都加多一點大蒜吧!
#韭菜
韭菜屬於辛香食材 幫助血液循環
所以不只怕冷的朋友 也推薦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的朋友可以吃韭菜
#熱紅茶
茶黃素能促進能量代謝、維持體溫
而且曾有研究 當喝完熱紅茶時 體溫下降速度比較慢 換言之就是能維持比較長的體溫
#70%以上可可
巧克力雖然屬於甜食類 但其實70%以上巧克力 糖添加的比較少🍫
可可多酚能保持身體循環力
而且其中還有咖啡因和類黃酮、可可鹼
類黃酮增加大腦血流量 可可鹼協助調節情緒
所以適量享用是沒問題的❤️
#肉桂
肉桂醛幫助身體產熱、提高體溫
也能促進身體代謝
推薦冬天來杯肉桂拿鐵 可以暖暖身唷!
也提醒大家避免暖身NG飲品或食材 像是:
❌酒精:酒精會造成血管擴張 一開始會暖 但退酒會更冷!
❌濃咖啡:咖啡因攝取過多易造成血管收縮 手腳易更冰冷
也提醒大家飲食之外 保暖方面當然也必須重視
建議可以掌握 #三明治穿搭
很多人認為 有穿外套=保暖 所以常常最裡面的衣服都穿短袖tshirt🤦🏻♀️⋯⋯
其實「三明治」穿搭才正確!
衣服由內而外應為👉🏻棉衣內搭-毛衣-防風防水外套 這樣更能維持體溫~
還有其實冬天猝死案例常發現「沒有好好保暖脖子+耳朵!」
看似不重要的小地方其實有許多交感神經和血管 加上耳朵沒有脂肪可供溫暖👂🏻
所以建議出門在外 要圍個圍巾及耳罩保護自己(尤其家裡有長輩的要特別幫忙注意❗️
也提醒👩🏻⚕️
👉🏻經醫師囑咐的高危險群:
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病人 避免單獨爬山、泡湯♨️等(避免從事易離開人群的活動)
👉🏻有運動習慣的朋友 也要避開早晚的寒冷高風險時段
可以想像血管在人體內 就像納百川的海洋
別以為肆無忌憚的吃油炸、重口味或甜食沒關係⚠️
其實長期累積的代謝垃圾在血管壁 會讓血管提早硬化、老化、阻塞⚠️
某天就可能一觸即發 引發不可挽回的悲劇⋯
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平安渡過寒流時期 備好9種產熱爆汗食物 一起等待回暖吧🌱
- Dec 13 Tue 2022 09:35
追劇零食不爆卡攻略 營養師的健康點心|營養師懶人包
又到了週末 宅在家追劇吃零食 放飛體重嗎😅?
沒關係~我們從下午茶點心跟睡前宵夜開始走起😉
丟棄披薩🍕麵包🍞蛋糕🍰手搖飲🧋鹹酥雞🥩炸雞🍗泡麵🍜⋯
👩🏻⚕️奉上 #20款營養師的健康點心
誰說零嘴熱量一定高?
讓這些點心當你嘴饞時的救星!
蘇打餅乾(一包三片) 163kcal
雖然蘇打餅熱量沒有想像中低 但厚實的質地也蠻容易有飽足感的
雞胸肉(120g) 145kcal
以雞胸肉來說 很適合在家增肌減脂的運動人士
好的低脂蛋白質 舒肥一下就很鮮嫩👍🏻
無調味爆米花(100g) 142kcal
沒想到有爆米花吧😎
其實市售爆米花會這麼高 是因為多了很多「奶油跟調味粉」熱量不容小覷🍿️⋯
但如果能自製真正原味、無油、少負擔的爆米花 就是很不錯的零食😉
黑巧克力(20g) 123kcal
低脂鮮奶(240ml) 120kcal
純的巧克力本人 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富含多酚、類黃酮等抗氧化功效成分
能幫助:☑️促進代謝 ☑️放鬆心情 ☑️活力有精神 ☑️養顏美容
再搭配一杯鈣質滿滿的鮮奶 營養超豐富👍🏻
無糖優酪乳(206ml) 119kcal
好菌定殖很重要 建議可以天天喝
每天補一點好菌 也補充乳製品的鈣質跟好蛋白質
強健免疫細胞
地瓜(一小條84g) 113kcal
地瓜則是膳食纖維跟維生素的全穀雜糧類食物
是大家現在很需要的 幫助黏膜維持健康
腸道順暢代謝也會更好
70%可可 #百卡餐 79kcal
百卡餐是滿足嘴饞的好選擇 好喝之外還有滿滿的維生素礦物質
認真覺得容易嘴饞想吃東西的人可以備幾盒在家👍🏻
茶葉蛋(一顆) 71kcal
肚子餓的時候來一顆 增加飽足感之外也能補充蛋白質
白木耳飲(295ml) 71kcal
豐富的維生素A、維他命C、B群可以幫助提升免疫功能、增加抵抗力
滿滿膠質幫助養顏美容🥰
無糖優格(100g) 65kcal
富滿足感的優格 作為下午茶點心也是一個很棒的選擇
除了補充每日所需的乳製品及鈣質外 也是快速補充體內好菌的方式
新鮮水果(一份) 60kcal
水果約一拳頭大小 補充每日膳食纖維和維生素C
低卡果凍(100g) 59kcal
控卡人的好夥伴 美味又熱量低 還有滿滿飽足感
毛豆(60g) 58kcal
無糖豆漿(260ml) 55kcal
毛豆是追劇的好夥伴 一碗不到60大卡
還有無糖豆漿 這兩個食物都是優質的蛋白質喔!
畢竟免疫細胞大部分是蛋白質組成
要給他們好的原料 才能幫助身體的免疫力up💪🏻
綜合堅果(一小把) 45kcal
沒錯 市售一小包的堅果
份量不是營養師常說的一份喔!
通常都會超過一百大卡 建議一次吃半包比較剛好
鹽燒海苔(6小片) 23kcal
這邊是指市售常見一盒一盒的那種海苔
熱量低 唯一要注意就是鈉含量
一邊吃海苔一邊配毛豆或玉米筍
是我滿常做的事一口接一口 負擔也很低!
蒟蒻絲(100g) 20kcal
蒟蒻絲熱量超低、份量很多
最常被營養師拿來煮蔬菜湯我加進濃湯百卡餐裡面
才20大卡 吃完會非常飽足!
水果氣泡水(一杯) 10kcal
喝膩了水就來杯水果氣泡水吧
熱量低又有飽足感 一杯只有10大卡👏🏻
無糖茶(一杯) 0kcal
綠茶裡的兒茶素幫助抗氧化
白開水喝膩了 在家泡泡茶也很不錯!
有沒有發現這些零食除了有飽足感 熱量也都不超過200大卡
能吃的健康又不擔心往身上囤積脂肪
是我覺得比吃高熱量美食還幸福的事情!
畢竟好的飲食習慣 是一輩子的❤️
建議追劇嘴饞時也要好好控制熱量
免得劇追完了也放飛了體重⋯一起加油!
- Dec 13 Tue 2022 09:32
冬天養肝這樣吃 一起幫肝臟大掃除吧!|營養師懶人包
平常工作累到覺得要爆肝 週末熬夜也熬到不放過肝😅快趁冬天養肝 這樣吃 幫肝臟大掃除!
(就算嘴上說:我不累!
小心身體也有可能承受不住喔😓
尤其不能忽略身體無聲的抗議 也就是最沈默的肝
👩🏻⚕️奉上 #15種護肝排毒好食物
冬天養肝這樣吃 一起幫肝臟大掃除吧!
#蛤蜊湯
牛磺酸可強化肝機能
降低壞膽固醇
#紅棗
可以將紅棗泡水、泡茶一起喝
促進代謝養肝
#鮭魚
含豐富優質蛋白質及Omega-3
修復肝臟發炎🐟
#薑黃
強大的抗氧化能力
調節肝臟整體功能
#柑橘
維生素C和抗氧化劑
協助肝臟排毒🍊
#蒜素
幫助殺菌 清除體內毒素🧄
#深綠色蔬菜
解毒能力好 幫助肝臟修復
建議多吃像是芥藍、大白菜、花椰菜、甘藍等蔬菜喔🥬
#白蘿蔔
屬十字花科 含硫化合物幫助護肝
#燕麥
富含膳食纖維及維生素B群
促進肝細胞代謝
#橄欖油
植物性的好油 幫助調節脂肪肝
#豆腐
植物性優質蛋白質 能幫助肝臟修復與再生
建議可以將豆腐、豆製品等當作蛋白質來源
#甜菜根
花青素幫助減輕肝臟負擔
#核桃
維生素E改善脂肪肝發炎
#咖啡
咖啡中的綠原酸 調節肝臟機能
建議對咖啡因沒負擔的朋友 可以每天來一杯黑咖啡☕️
#綠茶
兒茶素幫助保肝、抗氧化
除此之外也可以抗發炎、抗癌、提升專注力和幫助燃脂🍵
除了多吃養肝食材
平時也可以多吃原型食材
少吃加工品、油炸等高熱量食物
也建議避免甜食 因為過多的糖也會使肝臟脂肪堆積⋯
現在人人都是斜槓人生
但老實說 要兼顧家庭與事業真的不容易
每個在職場上奔馳的朋友 提醒大家 肝真的很重要
除了我們知道的解毒作用 還有幫助代謝、合成等
而且身體吃進的營養素 也都要透過肝臟才能分送到其他器官
所以從今天開始這樣吃 跟著營養師一起護肝吧👊🏻
- Dec 13 Tue 2022 09:29
吃辣對胃不好?吃辣迷思 你搞懂了嗎?|營養師懶人包
- Dec 09 Fri 2022 09:27
星巴克熱量圖鑑 你都喝哪一杯?|營養師懶人包
- Dec 08 Thu 2022 09:20
鈣跟你全身都有關係 鈣質的8大作用|營養師懶人包
- Dec 07 Wed 2022 09:26
營養師的補鈣配方 想解決缺鈣危急 這樣吃就對了!|營養師懶人包
- Dec 06 Tue 2022 09:21
擔心血管卡住這樣吃 預防無聲殺手「高血脂」|營養師懶人包
- Dec 05 Mon 2022 09:16
草莓控注意 草莓季來了!營養師的草莓營養檔案|營養師懶人包
- Dec 02 Fri 2022 09:15
追球賽⚽️嘴饞不怕胖 健康零食組合|營養師懶人包
又約了三五好友要邊追球賽邊開吃開喝了嗎⚽️?曾經許下“明天要減肥”的山盟海誓呢?
營養師給大家 「追球賽⚽️嘴饞不怕胖 健康零食組合」
👩🏻⚕️奉上 #健康零食組合
誰說吃零食 熱量一定高?
讓這些點心當你追球賽嘴饞時的救星!
提案一、黑巧克力+低脂鮮奶 熱量約224kcal
純的巧克力本人 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富含多酚、類黃酮等抗氧化功效成分
能幫助:☑️促進代謝 ☑️放鬆心情 ☑️活力有精神 ☑️養顏美容
再搭配一杯鈣質滿滿的鮮奶 營養超豐富👍🏻
提案二、水果+無糖優酪乳 熱量約174kcal
水果約一拳頭大小 補充每日膳食纖維和維生素C
另外好菌的定殖也很重要 建議可以天天喝優酪乳
每天補一點好菌 也補充乳製品的鈣質跟好蛋白質
強健免疫細胞喔💪🏻
提案三、堅果+無糖茶 熱量約147kcal
沒錯!市售一小包的堅果 份量不是營養師常說的一份喔!
通常都會超過一百大卡 建議一次吃半包比較剛好
至於綠茶裡的兒茶素能幫助抗氧化
白開水喝膩了 在家泡泡茶也很不錯!
提案四、無調味爆米花+無糖豆漿 熱量約223kcal
沒想到有爆米花吧😎
其實市售爆米花會這麼高 是因為多了很多「奶油跟調味粉」熱量不容小覷🍿️⋯
這邊來教教大家自製真正原味、無油、少負擔的爆米花😉
1.把玉米粒鋪平於平底鍋
2.可以加些許鹽
3.不用加任何油即可蓋上鍋蓋
4.以小火烘烤5分鐘(鍋蓋記得蓋好!就會有爆米花爆出來囉!
提案五、蔬菜棒+優格 熱量約128kcal
蔬菜是居家防疫的好幫手 吃膩蔬菜來點蔬菜棒也不錯!
滿滿維生素植化素跟纖維 給身體營養 又不用擔心變胖👏🏻
另外富滿足感的優格 作為下午茶點心是一個很棒的選擇
除了補充每日所需的乳製品及鈣質外 也是快速補充體內好菌的方式
提案六、薄海苔+無糖氣泡水 熱量約23kcal
這邊是指市售常見一盒一盒的那種海苔~
熱量低 唯一要注意就是鈉含量 建議適量即可😉
一邊吃海苔一邊配毛豆或玉米筍 是我滿常做的事 一口接一口 負擔也很低!
能吃的健康又不擔心往身上囤積
是我覺得比吃高熱量美食還幸福的事情!
畢竟好的飲食習慣 是一輩子的❤️
也建議大家嘴饞時 要好好控制熱量
以免自己喜歡的球員贏了球賽 自己卻放飛了體重⋯😅一起加油!
順便跟我分享
你的追球賽低卡嘴饞零食還有哪些呢?
- Nov 29 Tue 2022 09:42
冬天運動 吃對食物更燃脂!運動後營養補充重點|營養師懶人包
- Nov 29 Tue 2022 09:39
世足美食熱量圖鑑 看世足賽必收😎⚽️你都吃什麼配球賽?|營養師懶人包
- Nov 29 Tue 2022 09:31
年末聚餐多 腸胃負擔大 腸胃公休日 3招減負擔|營養師懶人包
年末總有很多期待已久的聚餐
但享用的同時也擔心隨之而來的腸胃負擔嗎?
別緊張~👩🏻⚕️奉上 #腸胃公休日 #3招減負擔
年末聚餐多 擔心讓身體負擔太大的朋友
這一篇腸胃健康必考題幫大家畫好重點,筆記趕快抄起來!
✔️第1招:腸胃公休日
還記得之前教過大家的「腸胃公休日」嗎?可以好好利用一下!
「腸胃公休日」比起常見控制進食時間的數字飲食法還要更好執行,算是輕飲食的入門起手式😉
公休日輕飲食建議:地瓜+沙拉+優酪乳
地瓜擁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與寡醣,加上優酪乳的好菌,可以幫助腸道維持好的菌叢生態
寡醣是好菌的糧食,一起搭配食用,能讓好菌佔上風,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
再搭配滿滿的生菜沙拉,一次攝取足量的膳食纖維、植化素及維他命C!
一週選一天當作腸道公休日,透過原型高纖的食材搭配含好菌的優酪乳,取代高油高鹽高糖的飲食,輕鬆幫腸胃來個順暢大掃除!
✔️第2招:高纖食材 排出堆積
其實要達到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並不難
只要每天吃足蔬果量,基本上都能有纖維👏🏻
若真的不足,也可以挑選適合的營養品補充
建議多吃燙青菜、奇異果、燕麥片、奇亞籽、糙米飯
這些都是膳食纖維含量很高的好食材👍🏻
尤其有嗯嗯困擾的人可以試著每天選一餐來吃!
✔️第3招:補充好菌 腸胃順暢動一動
我會建議早晚喝一瓶 #AB原味優酪乳 來補充好菌,放縱享受大餐後叫醒偷懶的腸胃起來動一動,減輕負擔好順暢!
而且AB原味優酪乳不只是優秀的好菌來源,還有超多好處一次滿足!
☑️擁有健康食品認證的 #小綠人標章
經人體實驗證實:有助於增加腸內益生菌、降低胃幽門螺旋桿菌數量,真正保腸又保胃,還能促進新陳代謝!
☑️含能通過胃酸及膽酸考驗,活著到達腸道的 #雷特氏®B菌
長期飲用能增加好菌抑制壞菌,做到養腸養健康!
☑️不能喝牛奶、乳糖敏感人的救星
乳酸菌可以把牛乳發酵變成優酪乳,並將大部分的乳糖代謝成乳酸
☑️幫助現代人 #補充鈣質
國民飲食調查發現 9成國人每日鈣質攝取量未達標⚠️
優酪乳是優質乳製品來源,且酸性環境能將乳品中的蛋白質分解為小分子胺基酸,使蛋白質更容易被人體吸收,也能使鈣質更好吸收
🔍推薦大家也可以記下 #最佳飲用時機
大餐前:墊胃、避免餐間暴食
大餐後:助消化、好菌幫助調整腸胃健康
豐富的膳食纖維+優酪乳的益生菌強強聯手
就可以幫助排便加倍順暢,是很好的養腸組合👍🏻
在瘋聚餐的歲末,讓你腸胃不卡關 #啟動身體好代謝 !
- Nov 24 Thu 2022 09:26
擔心蔬果農藥殘這樣洗 不同食材有不同洗法|營養師懶人包
今天是國際素食日 教大家洗蔬果❤️很多人擔心蔬果農藥殘留 就開始焦慮 到底要不要用清潔液、小蘇打、鹽巴水來處理呢?
其實都!不!用!
👩🏻⚕️奉上 #農藥殘留如何正確清洗
按照這樣洗 就不要再窮緊張了👊🏻
#一般水果
先浸泡再沖洗 最後切除蒂頭等
✔️ 不須去皮的水果
-小蕃茄可先浸泡5分鐘再用流水清洗
-大家最擔心的草莓清洗時更要慎重 因為外皮充滿細孔 導致農藥更容易附著⚠️
可用濾籃先在水龍頭下沖一遍、浸泡5~10分鐘後再用流水每顆沖洗
✔️ 要去皮類的水果 如木瓜、火龍果等
可以用軟毛刷 搭配流動的水輕輕刷洗 再去皮食用比較安心
#包葉菜類
像是高麗菜、小白菜等這類多層次的蔬菜 更要將褶皺打開清洗
可以先將外面兩層葉子撥掉 裡層撥開浸泡五分鐘後再用流水清洗每層葉片
#青花菜
青花菜和花椰菜可以先以流動清水下沖洗
持花梗處快速的上下進出水面
切小塊挑出在縫隙裡的小蟲(如果有的話)
#根莖類
根莖類建議先沖洗乾淨 可以搭配刷子刷淨表面 再削皮
也提醒大家 如果想連皮一起吃更多營養 就一定要刷乾淨!
#小葉菜類
如青江菜、小白菜、菠菜等 先撥開葉面 清洗凹凸處
特別注意接近根蒂的部分也要清洗喔!
#果菜類
如彩椒等果菜類🫑清洗後再切除蒂頭。
#瓜菜類
先清洗乾淨 再用刀具去除頭尾及種子部分
#豆菜類
清洗乾淨後 再去除頭尾及老絲等沒有要食用的部分
#漿果類
像是葡萄 需先用剪刀連梗一起剪下來 記得不要用拔的
最好是連梗剪下 之後再用流動的水清洗
有沒有發現不同的蔬果清洗步驟也會稍有不同
覺得上述方法太難記嗎?
那你可以掌握大原則 #先洗後切👏🏻
Step1 用流動的水清洗
不必使用鹽水、小蘇打粉或是蔬果清潔劑
因為可能又會產生如何把清潔劑洗乾淨問題
使用流動清水是最好的👍🏻
Step2 去皮、去蒂頭和截切
去除不需食用的部位
如蒂頭、根部、凹陷的地方
可避免蔬果表面農藥殘留 從切口處滲入組織
大部分的蔬果都可以掌握這2步驟來處理
也提醒大家 使用任何工具處理蔬果時 都盡量放置於最後一個步驟
避免農藥污染工具 再污染到其他蔬果
也建議要烹飪時再做清洗蔬果的動作
如果先洗乾淨儲存 會使細菌生長滋生 提升腐敗機率
清洗是唯一減少農藥的方法!
差別在用水量的多寡及怎麼減少營養成分的流失
蔬果清洗的主要目的除了清洗農藥之外、還要去除灰塵及可能存在的寄生蟲
但看到這邊不要恐慌~
多吃水果蔬菜對健康的好處超過所帶農藥帶來的風險
只要正確清洗乾淨 就可以安心享用❤️
一起響應
每年的11月25日 #國際素食日
如果想吃素
卻沒辦法一下完全不吃肉
可以選擇輕鬆的每周一素或每餐一素做起👩🏻⚕️❤️
國際素食日 你天天吃夠蔬果了嗎?
- Nov 23 Wed 2022 09:20
你有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嗎?營養師教你這樣吃改善!|營養師懶人包
- Nov 21 Mon 2022 09:33
過敏人的飲食自救大原則|營養師懶人包